关于我们 | 收藏我们

020-3880-7271

首页 > 新闻中心

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四个不变和八个变化
点击数:1598    发布时间:2016/12/27

  中央对未来经济增长将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但对金融风险的容忍度在下降,中央抑制资产泡沫的决心强烈,金融监管升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或有初步进展。

  从2013年-2016年这四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来看,本届政府对当前经济运行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对各领域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宏观调控框架越来越全面。对比今年和过去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我们总结出几个不变和几个新变化,发现中央的经济工作思路有连贯性有定力,有全局性统筹性,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与突破。

  一、四个不变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的高度。

  坚持宏观政策要稳。连续多年不变的财政货币政策总基调反映了我国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调控保持了一定的定力,注重政策的连贯性是推进改革的坚实基础。

  坚持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近四年经济工作会议中“风险”一词一直高频率出现,从近两年的政策趋势看,中央的底线思维不但未变反而强化,对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重视度提高。

  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肯定了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中央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体现了经济工作的灵活务实。

  二、八个新变化

  (一)经济运行:更加客观务实

  本次会议对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认识更加客观深刻,对经济增长的描述由“稳中有进、保持中高速增长”变为“缓中趋稳、保持在合理区间”,对当前经济工作存在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由“结构性产能过剩”扩展为“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首次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承认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点明了区域性差异。

  (二)供给侧改革:更加坚决深入

  本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用三个短句打消了外界对改革的顾虑,体现出改革的实质。

  在明年的工作部署上,“三去一降一补”仅为供给侧改革的其中一项工作,农业、实体经济、房地产等关乎国民经济的重要部署均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农业和房地产值得关注,两者的改革均触及到根本性的灵魂问题。

  农业改革直指土地和价格: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均是首次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

  房地产工作的思路有了重大突破。中央释放出理性明确的房价预期,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调控上不再拘泥于原先的需求型调控,更加注重房价高涨的本质原因,提出“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其中“根据流动人口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从土地供给角度提出了调控房地产的新思路。

  农业改革和房地产调控思路触及本质,体现了中央对三农、房价这两个关乎民生问题的关切。

  根据今年供给侧改革实施的效果,中央及时对明年的“三去一降一补”做出了调整。去产能提到“法治”;去库存要“分类调控、因地制宜”;去杠杆的重点由“地方政府债务”转向“企业去杠杆”,债转股要“市场化、法治化”;降成本不再提降低财务成本,不再只关注外部因素,提出“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补短板更加注重实际潜在需求导向、不再提具体的行业,“补制度短板”的提出也反映出中央改革的决心和毅力,后续政策进展值得关注。

  总体看,明年的供给侧改革将突出“法治”和“质量”。继市场之后提法治,使得“三去一降一补”在市场化法治化的框架内进行,避免了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矫枉过正等问题。而质量一词的反复出现,表明当前经济工作的思路出现了变化,重点在“质”,在结构、在效率、在满足有效潜在需求,对量的追求或有淡化。

  (三)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微调,汇率重要性上升

  在积极财政、稳健货币的基调上,财政货币政策也有微调。财政政策除了更加积极,还要更加有效,从“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的表述中可以明年财政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高。而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上加了“中性”,流动性管理也由“保持充裕”变为“基本稳定”。

  汇率政策的重要性在上升。在国内经济风险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况下,如果汇率不稳导致资本大量流出,届时货币政策不管什么取向都会加大国内风险。因此,汇率政策由去年一带而过的“完成汇率形成机制”变为“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释放出较为强烈的中央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预期。

  (四)国企改革:混改、打破垄断

  国企改革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亮点。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国企改革的信号以来,方案多落实少、一直在小范围试点的状态使得部分市场人士质疑国企改革未取得实质进展。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对国企改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预期明年国企公司治理、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部分行业打破垄断、国有资本管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改革会取得重大突破、值得期待。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将迈出实质性步伐。

  (五)重大战略蓝图完成

  今年首次完整地提出系统性地提出城镇化、区域战略和三大重要战略,表明本届政府顶层设计具有全局性和统筹性。

  将城镇化列为重大基础性改革,首次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且与房地产工作相配合,增强三四线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这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既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的全局性,也体现出中央对区域经济状况的精准把握、因地制宜、差别调控。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在近两年的筹备规划中,融资体系建立、战略规划、部分试点等前期准备已相对完善,明年或取得重大战略进展。

  (六)金融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

  多层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是首次出现在本届政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说明中央希望金融体系能起到配合经济转型、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不再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由于金融体系的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国有银行的垄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民营银行的提出,背后体现的是政府有意打破国有银行在融资体系中的定价垄断,培育目标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长尾客户的融资中介,以期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能够服务于调结构、转方式、创新驱动的融资体系。

  (七)财税改革:收入划分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的框架更加清晰。去年首次提到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划分在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但只提到了明确各自的责任,没有提到各自的权利。在减税降费、财政要更加积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化的背景下,只提责任或导致央地在财税改革上的利益冲突。此次会议不仅要求明确责任,同样要求理清权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加快和抓紧两个字让明年财税体制改革充满期待。

  (八)金融风险:防范侧重点与时俱进,未提区域性风险底线

  金融风险一直是近两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并且中央会根据风险的实质防范、化解和潜在风险爆发情况,对防风险的重点进行调整。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前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随着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政府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对存量债务进行分类梳理置换,明确表示新增城投不是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一定的缓释,今年政府债务不再是风险防范的重点。

  当前主要的潜在风险点在于企业高杠杆与低回报率的矛盾以及金融高杠杆和“资产荒”的矛盾,因此明年经济工作防风险的重点转向了企业债务和资产泡沫。从地方债务处理可以看出,一旦某一风险纳入经济工作会议,就会采用未雨绸缪的防范和化解方法。对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将不再持“鼓励-发展-观望-再管理”的旧思路,有可能监管将走在金融创新泛滥的前面。为减少监管摩擦,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或将先行。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并未提要守住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与财政部明确表示新增城投不再纳入政府债务相呼应,不提区域性风险底线或将抑制地方城投境内境外多通道加杠杆。

  总体来看,中央对未来经济增长将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但对金融风险的容忍度在下降,中央抑制资产泡沫的决心强烈,金融监管升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或有初步进展。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前两年是财政防风险、货币稳增长,明年可能次序会变一下,财政稳增长、货币防风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稳健。

  (作者系经济观察报首席经济学家、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